用“心”記錄工藝過程的質量衛士
發布時間:2017年-06月-21日 信息來源:中國航天科工六院
“溫度、濕度、稱量、復稱、回皮、合格、加料……”稱量作業現場,一位女職工時而盯著電子秤讀數,時而看一眼時鐘,時而檢查容器,時而趴在操作臺上記錄數據,嘴里從容不迫地發號施令。大家在她的指揮下,忙而有序地稱量各種原材料,她就是六院389廠二車間稱量組記錄員孟雪蓮。
生產前,孟雪蓮反復檢查原材料是否有年檢合格證,是否在有效期內,預熱時間是否滿足要求,存放環境的溫濕度是否符合工藝。一拿到工藝卡片,她就迫不及待地開始計算各類原材料的使用量。“每種原材料的添加順序、加入時間都是有嚴格要求的,你拖延10分鐘,后面的班組可能需要用1個小時補救。只有準備充分,才是一名合格的指揮員,才能更好地把握生產節奏。”她笑著說。
2017年,隨著科研生產任務激增和人員調整,稱量組補充5名新職工。在適應倒班節奏的同時,每個班要配備一名記錄人員。新進的5名女職工只有1人接觸過稱量工作,遠不能滿足生產進度要求。
晚上9點多回到家里,她一下子癱倒在床上,累得說不出話。半夜,她開始發燒,家人勸她休息一天,她說什么也不肯,匆匆吃了藥,又站在電子秤旁。組員鄭偉、劉園心疼她,提前來接班,可她放心不下,仍是滿天星斗才離開工房。
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,沒有令人羨慕的榮譽,她就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一線職工。她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,用實際行動踐行著“軍工就要姓軍,軍品必是精品”的承諾。每一發產品的出廠,每一次任務的圓滿完成,都離不開像她一樣默默堅守、無私奉獻的一線普通勞動者。(文/于海洋)
生產前,孟雪蓮反復檢查原材料是否有年檢合格證,是否在有效期內,預熱時間是否滿足要求,存放環境的溫濕度是否符合工藝。一拿到工藝卡片,她就迫不及待地開始計算各類原材料的使用量。“每種原材料的添加順序、加入時間都是有嚴格要求的,你拖延10分鐘,后面的班組可能需要用1個小時補救。只有準備充分,才是一名合格的指揮員,才能更好地把握生產節奏。”她笑著說。
2017年,隨著科研生產任務激增和人員調整,稱量組補充5名新職工。在適應倒班節奏的同時,每個班要配備一名記錄人員。新進的5名女職工只有1人接觸過稱量工作,遠不能滿足生產進度要求。
晚上9點多回到家里,她一下子癱倒在床上,累得說不出話。半夜,她開始發燒,家人勸她休息一天,她說什么也不肯,匆匆吃了藥,又站在電子秤旁。組員鄭偉、劉園心疼她,提前來接班,可她放心不下,仍是滿天星斗才離開工房。
沒有轟轟烈烈的故事,沒有令人羨慕的榮譽,她就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一線職工。她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,用實際行動踐行著“軍工就要姓軍,軍品必是精品”的承諾。每一發產品的出廠,每一次任務的圓滿完成,都離不開像她一樣默默堅守、無私奉獻的一線普通勞動者。(文/于海洋)
【關閉】【打印】 |